中国文明网总站     联盟网站
  

红色文物见证军民鱼水情深

发表时间:2022-07-28 14:26:00   来源:南昌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关闭]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八一南昌起义能取得胜利,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英勇拼搏的结果,也与普通民众前仆后继、鼎力支持密不可分。起义前后,人民群众始终是起义部队的坚强后盾。体现军民信诺与情谊的捐款收条和回信、在酷暑中为起义部队降温解热的大水缸、南昌缝纫工人为起义官兵彻夜赶制军服所用的缝纫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珍藏的一件件珍贵文物,生动诠释了南昌长期以来形成的双拥共建光荣传统。

 

 

  一万银元的深情厚谊 

  一张收条与一封回信,两张薄薄的纸,却写满了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间的深情厚谊。

  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南昌各界人士掀起慰问热潮,大家踊跃捐款捐物。期间,起义军收到了一笔一万银元的巨款,这笔款项是谁慷慨捐赠的?

  起义之前,南昌成立了一个江西民众慰劳前敌革命将士委员会的左派群众组织。1927年8月3日,这个左派群众组织将民众所捐的一万银元慰问款捐到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这时的江西省党部还是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国共合作组织。具体办理捐款的经手人是国民党左派人士朱大桢,他当时是慰劳前敌革命将士委员会的负责人之一。接受捐款的经手人是黄道、罗石冰,两位都是中共江西省委负责人,担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常委等职。黄道、罗石冰接受了这笔捐款后,当即写下了一张收条,并随即将这笔钱分头送到参加起义的叶挺部第11军与贺龙部第20军政治部主任手中。第二天,罗石冰又写了一封短信给朱大桢,告知他这笔捐款的去向。

  这笔钱对当时的起义军来说可谓雪中送炭。当时金融紊乱、物价飞涨,纸票已“暗中打七折或六折”,叶挺、贺龙部队从武汉带来的一批国库券,以及接管江西省银行时所得纸币价值都大打折扣。加之起义军南下途中,纸币兑换困难,银元对起义军来说尤显重要。南昌各界群众所捐赠的一万银元有力地支援了起义军,帮助起义军扩充沿途补给,为起义军顺利南下作出了贡献。

  1958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筹建时,纪念馆的同志希望朱大桢把这两件珍贵的文物捐给纪念馆,他开始并不同意。他深情地说道:“保留这张收条,说明我的确把人民的钱交给了起义部队,没有中饱私囊。”后来,经纪念馆同志多次拜访说明情由,朱大桢终于同意将原件捐赠。

 

  四口水缸茶水飘香 

  这四口水缸均为陶制,表面镌有二龙戏珠的图案,外面的图案均施有黄褐色厚釉,内部则施以浅绿色釉。1956年筹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时,原江西大旅社工人熊明亮前往四海旅社辨认出该文物,后由四海旅社交付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收藏。

  1927年7月下旬,贺龙部队第1师租下了整个江西大旅社。尽管江西大旅社热闹依旧,但部队的入驻给不明所以的人带来些许恐慌。大旅社的工友却异常朴实淳厚,他们被友好亲善的起义官兵所感染,一直留在大旅社里照料起义官兵的饮食住宿。他们像照顾亲人朋友一样,尽量满足起义部队的一切要求,凡事都是随叫随到。熊明亮就是这样一位朴实有爱的工友。

  那时,熊明亮20多岁,刚来到大旅社当杂工。南昌起义时,正值酷暑,起义部队需要大量饮用水。恰好大旅社天井处放着四口大水缸,平时装清水养金鱼,供观赏和消防之用,此时又增加了一个新用途——盛放茶水。当时起义部队负责后勤工作的同志找到大旅社负责人,请工友帮忙为战士们烧好开水倒在水缸内,以备解渴用。7月天气酷热,水要从附近的井里挑来,烧开再装到大水缸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一接到烧水任务,熊明亮便积极工作起来,十几担水一下子就挑好烧开了。开水倒进大水缸,放入茶叶,一时间,茶香扑鼻。深夜10点多钟,副官再次吩咐准备茶水,熊明亮毫不迟疑,又在夜幕中忙碌起来,很快完成了任务。当晚,起义部队正是将这芳香四溢的茶水灌进自己的水壶后再奔赴战场的。

  此后,江西大旅社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辗转更名为“南昌饭店”“江西省政府交际处”。大水缸后来被移往四海旅社。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筹备建馆时,熊明亮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四海旅社,把水缸辨认出来,并与老工友一起将水缸抬进纪念馆。自此,大水缸便在纪念馆内陈列展出,古朴的水缸里仿佛又飘荡出悠悠茶香,缭绕水雾中映现着熊明亮等工友忙碌的身影。

 

  一枚珍贵的徽章 

  这枚徽章为圆形银质,黑褐色。徽章正面正中有一小圆形。圆内有一“南”字,小圆外沿上部逆时针方向排列“南浔铁路工会”6个字,“南”字和“会”字下部各有一个小五星。小圆外沿下部顺时针方向有“会员”两个字。徽章背面有3个呈三角形分布的扣针眼,背面正中有“N9248”凹形字。数字正上方铭记“天成舆造”,下方有阳文“赣”字。这枚徽章于1959年由南浔铁路工会会员裘德坤等捐赠给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这枚小小的徽章看似寻常,却是南浔铁路工会工人参与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

  1905年,江西成立“江西省铁路总公司”,由江西省自主集资修建九江至南昌段铁路。因九江旧称浔阳,故名南浔线。1916年6月6日,南浔铁路正式通车,全线128.35公里,是近代江西交通的大动脉。随着铁路的修建,铁路工人队伍迅速壮大,南浔铁路工会也应运而生。南浔铁路工会广纳会员,成立工人纠察队,积极投身九江工人运动的热潮中,利用南浔铁路便利支援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前夕,周恩来、李立三等起义领导人正是经由南浔铁路到南昌传达中共中央命令、商讨起义准备计划。同时,八一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叶挺、贺龙部队以及起义后开赴南昌的第73、75两团的军队、辎重的运载都是经由南浔铁路而迅速到达南昌的。铁路工人更是积极主动地帮助起义军,他们彻夜抢修铁路,为起义军运载事宜调度最好的列车员。他们为起义命令的有效传达、军队及装备的调度提供了便利和后勤保障,为起义的成功举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面对九江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及其对起义部队的大力襄助,当时的武汉国民政府制造了一系列白色恐怖事件。1927年8月9日清晨,国民党反动派在九江东门大校场布置了阴森的刑场,集体枪杀25名共产党员和1名国民党左派人士。其中,中共南浔铁路总工会委员长熊好生也在其中。南浔铁路总工会随即也被解散,工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沉痛的代价并没有影响工会会员们的斗志与决心,他们或转入地下继续坚持斗争,或坚守岗位静待新的时机投入革命洪流。

 

  缝纫工人日夜赶制军服 

  这台缝纫机和这把尺子均为缝纫工人万国生所用,其中,胜家牌缝纫机是从美国进口的,上有“SINGER”标志。1958年,缝纫工人万国生将它们捐赠给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陈列展出。

  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其后两三天内,南昌市的各界民众为起义部队的士气所鼓舞,大批工人、学生和农民踊跃加入起义部队,仅学生就有六七百人。

  起义部队突然间增加了这么多新战士,军服一时供应不过来,需要临时赶制。南昌的缝纫工人得知这一情况后,便迅速聚齐了一支缝纫队伍为新战士赶制军服。根据前敌委员会部署,起义部队要在8月3日后分批撤离南昌前往广东,赶制军服的任务十分繁重。缝纫工人为了不影响部队的行军计划,连夜加班。

  1927年,缝纫工人所使用的还是比较原始的脚踏式缝纫机,工作强度非常大。连夜的奋战,让缝纫机工人们的脚也踩酸了,眼也看花了,腰背疼痛不已……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手来,更没有一个人喊累,昏暗的灯光下尽是他们忙碌而坚定的身影。

  万国生就是这群身影中的一员,对于起义部队进驻南昌的情形,他记忆犹新。“他们不占老百姓一点便宜,请我们做一点事情都要给钱。那个时候,天气很热,许多战士拿长裤子到我店里改成短裤子穿,从来不会少给我一分钱,剩下的布料也全都给我。就是士兵平常向我要一些开水喝,都给钱。”回忆到这里,经历过乱世,见识过太多欺民压民军队的万国生总是感慨万千。他后来才知道,战士们这些做法本就是共产党军队不可逾越的纪律原则。在万国生的印象中,官兵们即使没有什么事,也乐于与民众们打成一片,乐于成为群众中的一员。起义官兵的亲民爱民感染了越来越多的民众,南昌民众通过各种渠道支援起义部队,整个南昌城的革命情绪空前高涨。

  后来,万国生将自己用过的那台缝纫机捐赠给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此时的缝纫机已锈迹点点,雕镂着知名品牌“SINGER”的字样也不复其当年光华,然而,缝纫工人们对于起义官兵的点滴深情却如一道光亮在后继者心中,温暖如初。

 

  为起义官兵理发光荣 

  这一组理发工具包括推剪、梳子、剪刀、大小骨勺等,1958年由原江西大旅社的理发工人胡光武捐赠给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起义前夕,农民协会积极为起义宣传,“大家磨墨的磨墨、裁纸的裁纸、写标语的写标语,忙得不亦乐乎,同时派人上街去贴标语、发传单”;起义胜利后,南昌的商人也在商民协会的引导下,积极筹设新的江西银行,各商铺也响应号召重新开始营业,恢复南昌昔日商业繁荣。整个南昌城弥漫着浓浓的革命氛围。

  身处起义总指挥部——江西大旅社,看着工友们为起义部队烧水的烧水、带路的带路,工友胡光武也心潮澎湃,希望可以为起义部队做点什么。他想起自己有一套理发工具,琢磨着起义部队驻扎在南昌也有一段时间了,凭着自己虽不高超但还算娴熟的理发手艺,为战士们免费理发应该不成问题。说干就干,胡光武马上将自己的理发工具清洗出来,准备好桌子、水盆等,就将他的“临时理发店”在大旅社里张罗开来。

  虽然八一南昌起义前夕的大旅社终日人来人往,但战士们都处于紧张备战状态,一开始,来理发的并不多。可是胡光武仍尽心尽力地为每一个来“店”里的“顾客”理好发。那些年轻的战士看到这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小伙子如此热心,也爱与他攀谈几句。渐渐地,“慕名而来”的战士越来越多,每当胡光武放下手中的理发刀,看见一个个理完发的战士精神焕发地从他的“店”里离开,总是抑制不住心中的自豪与钦佩。自豪,是为了自己也能为起义部队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钦佩,则是因为这些青年追逐革命理想的奋不顾身。这些都深深地激发了他自身的革命斗志。

  起义胜利后,胡光武毅然参加了起义部队,并随军南下。1958年,他来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主动提起他家还珍藏着当年为起义部队理发使用的工具,并捐献出来。这套珍贵的文物记录了当年起义部队受到南昌民众热切支持和帮助,以及人民群众在起义部队的影响下踊跃参加革命的历史。

   

  “潮汕七日红”

  1927年8月3日,八一南昌起义部队按照原定计划分批撤离南昌,经广东潮汕到东江。

  潮汕地区各行业工会为接应起义军进入潮汕,在原汕头市总工会副委员长陈振韬的带领下,由汕头罢工工人纠察队员、建筑工会、码头运输工会以及潮汕铁路工会会员等组成约500人的队伍,加强各方面武装力量。

  1927年9月中下旬,起义军出其不意占领梅县的松口与三河坝地区,并决定由叶挺的第11军第25师及朱德第9军留驻三河坝,以牵制敌人的追兵,起义军主力向潮汕进发。国民党企图阻止起义军由潮州向汕头前进,事先将潮汕铁路浮洋车站路段掘毁,意图阻止起义军辎重车马通过。

  9月23日,起义军进入潮州之际,杨石魂以汕头总工会委员长名义发紧急通告,号召接应起义军。当晚,彭湃还积极动员农协会会员连夜配合潮汕铁路工友抢修铁路。经过一夜苦干,铁路交通得以恢复,为起义军占领汕头创造了有利条件。

  1927年9月24日清晨,起义军前锋已沿潮汕铁路进入汕头市区,与工农军并肩作战,一举攻下国民党警察总局,并全部解除警察武装。

  南昌起义军在潮汕地区前后共驻7天,在汕头市建立红色人民政权革命委员会,组织起工农武装,镇压反革命,人民群众扬眉吐气,一扫“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来笼罩汕头大地的白色恐怖阴霾。这段光荣革命历史人们称为“潮汕七日红”。汕头铁路工人当时使用过的撬棍,作为南昌起义这段光辉历史的重要载体之一,1959年由汕头市纪念馆交给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珍藏。 (南昌日报记者 徐蕾) 

责任编辑:熊 武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