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南昌市道德模范入选人员公示
发表时间:2023-09-21     来源:南昌文明网

  按照南昌市文明委工作安排,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在全市组织开展第八届南昌市道德模范评选表扬活动。经各县(区)各单位层层推荐、部门审查、评委会投票、组委会审定,组织考察等程序,拟确定伍学花、陈言人夫妻等19组21人为第八届南昌市道德模范,现予以公示。

  公示期自2023年9月21日起至9月27日止。公示期间,各单位和个人对公示人选在模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等方面如有意见,可与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联系,如实反映。联系电话:83885841。

  附件:1.第八届南昌市道德模范入选人员名单

  2.第八届南昌市道德模范入选人员事迹简介

  第八届南昌市道德模范评选表扬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2023年9月21日

  第八届南昌市道德模范入选人员名单

  一、助人为乐类

  伍学花(女)、陈言人夫妻 西湖区南浦街道象山社区居民

  梅家瑞(女) 南昌县莲塘一中退休教师

  刘风香(女) 青山湖区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志愿者

  陈文斌 江西听讼律师事务所律师

  二、见义勇为类

  胡能迢 新建区象山镇新增村村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3集团军某旅班长

  应 强 南昌燃气集团职工

  纳斯尔江·阿布力米提 西湖区新疆纳斯尔江馕店店主

  余其文 进贤县公安局架桥派出所三级警长

  三、诚实守信类

  饶 满 南昌地铁执法支队一大队二中队中队长

  王华则 南昌公交公司向塘站保安

  韩海明 红谷滩区青赣缘兰州拉面馆店主

  四、敬业奉献类

  胡春龙 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情报大队大队长

  单文增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刘 辉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冲压厂三车间首席技师

  曹和槐 湾里管理局罗亭镇上坂村村医

  五、孝老爱亲类

  高菊花(女) 南昌经开区黄家湖社区居民

  胡冬水 西湖区九洲街道十里水岸桃花小区居民

  喻冬英(女)南昌县塔城乡凤岗村东边李自然村村民

  刘上高、熊梅香(女)夫妻 安义县万埠镇文埠村田北刘家村小组村民

  第八届南昌市道德模范入选人员事迹简介

  伍学花,女,1955年7月生,中共党员;陈言人,男,1949年5月生,民建会员。夫妻均为西湖区南浦街道象山社区居民。

  三年又三年,伍学花夫妻在社区为孩子们免费办辅导班,义务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补习,完成学业,直到成才。他们像香樟扎根在红土地,守护在孩子们身边,48年间,省吃俭用,资助贫困学生64人,其中19人已大学毕业。从“伍姐”到“伍阿姨”,再到“伍奶奶”,在青少年护航路上,呕心沥血,点亮每一盏灯,一刻都没有停歇。他们还把红色宣讲作为帮助青少年成长的途径,深入学校、家长课堂和结对孩子讲述红色故事,带孩子们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树立远大理想,传承红色基因。

  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至今,伍学花夫妻生活极为简朴,日夜织毛衣,做护工等,用赚得的工钱资助学生,每年还拿出一半养老金爱心捐赠。曾荣获“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

  梅家瑞,女,1943年6月生,中共党员,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退休教师、梅家瑞爱心助学基金负责人。

  从教40余年来,她始终恪守教书育人的初心,潜心钻研、任劳任怨,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奉献给了学校和学子。退休后,她看到有的学生家庭比较困难,于是在一次师生聚会时提出成立爱心助学基金的想法,得到莲一中毕业校友的支持与响应。迄今,在她的发动和影响下,“梅家瑞爱心助学基金”由2013年的30万元左右发展至今已突破百万元,资助贫困学生85名,其中52名学子顺利考取理想大学,21名学子仍在受助阶段,使用资金达68.1万元。

  近年来,她积极参与各类爱心活动,在县里相关部门支持下成立了“梅家瑞爱心工作室”,还先后加入了“关爱报告团”“昌南榜样宣讲团”等团队,巡回宣传宣讲党的理论政策、法律法规、防溺水常识等等。她像一根无私的红烛,点燃自己,照亮他人。曾荣获“江西好人”“南昌好人”、南昌市“三风”榜样人物、第二届南昌县道德模范等荣誉。

  刘风香,女,1955年7月生,青山湖区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志愿者。

  她曾经是乳腺晚期癌症病人,后又复发,双肺转移,骨转移,一次次濒临死亡境地,所幸有亲情的陪伴,医护的精心治疗,更是靠着她惊人的毅力坚持抗癌健身锻炼,终于生死逆袭,走向康复。2008年,初步战胜病魔后,刘风香开始辗转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市第三医院等各大医院肿瘤科病房,用亲身经历鼓励帮助了1900余位癌症患者,为他们做示范按摩、教陪护家属,为没有家人陪护的病人做饭送饭,激励病人重拾战胜病魔信心。

  15年来,她积极投身各项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下病房探望危重病人,进社区科普宣教艾滋病知识,到养老院慰问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长8000多小时,被授予为红十字终身志愿者。

  陈文斌,男,1987年2月生,江西听讼律师事务所律师。

  成为法律援助律师,源于一次被援助。2019年,32岁的陈文斌背负着全家的经济重担,却面临被迫从药厂离职而得不到任何赔偿、以送外卖为生的境况。他找到南昌市总工会,得到了江西听讼律师事务所无私的帮助,从此踏上公益之路。

  2021年1月,经过艰苦的努力,他自学通过了司法考试,加入到为弱势人群维权的公益律师团队,同事们叫他“励志哥”。截至目前,他为清洁工、外卖员、工厂女工等为了生活拼命奔波的基层劳动者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50多件。

  “我本身是法律援助制度的受益者,能为这个制度再添一把自己的绵薄之力,我无比自豪”。面对着基层劳动者,他从没有显出一丝一毫的不耐烦,处处在细节中为受援者考虑,提供着实实在在的帮助。

  胡能迢,男,1998年4月生,中共党员,新建区象山镇新增村村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3集团军某旅班长。

  2022年2月12日22点左右,新建区长堎镇礼步湖环湖路的一栋老旧居民楼内突发大火。面对火灾,返乡探亲的胡能迢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六次冲进火场,救出被困人员、摸排危险物品、控制火势蔓延、疏散楼内居民,并在消防救援人员到达前扑灭了大火。救火后,胡能迢不断咳嗽、一度难以说话,他的鼻腔、口腔里全是烟灰,头发和衣服也被“染灰”,变成了最美“烟熏妆”。被救者欲感谢胡能迢,却被他婉拒。所获得的12000元见义勇为类奖金,他全额捐赠社会。

  向险而行见忠诚,赴汤蹈火为人民。胡能迢用忠诚与勇毅践行着“人民军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用博爱与奉献彰显着视人民为亲人的崇高情怀。曾荣获“南昌好人”“江西好人”“中国好人”、南昌市征兵形象大使等荣誉,并被所在部队授予二等功。

  应强,男,1989年9月生,南昌燃气集团管网运行部“蓝焰突击队”抢险员兼车辆设备管理员。

  2023年1月6日14点左右,应强在南昌县蒋巷镇对路面打孔机进行维修保养,突闻“着火啦”!他立即循着声音奔跑着赶往着火现场。眼看火势已到达不可控制的地步,应强立即拿着灭火器冲进着火民居。屋内浓烟滚滚,能见度非常低,应强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勇气与“火魔”战斗了20多分钟,三进三出,摸排危险物品、控制火势蔓延、救出火场被困老人。

  临危不乱、冷静处置,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蓝焰卫士”的责任与担当。曾荣获“南昌好人”、南昌燃气集团“2020年度劳动模范”。

  纳斯尔江·阿布力米提,男,维吾尔族,1982年9月生,西湖区新疆纳斯尔江馕店店主。2021年4月起与家人一起在南昌市西湖区解放西路4号经营着一家馕店,专门出售馕饼、烤包子等新疆特色面食。

  2021年8月4日下午3点多,纳斯尔江·阿布力米提途经南昌大桥时,在桥上远远地就看见有人溺水了。“我在上面大声喊,救人救人,下面没人听见。”纳斯尔江·阿布力米提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说道,岸边嬉水的市民比较少,见江边无人反应,心急的纳斯尔江·阿布力米提赶紧从桥上跑到江边,不顾风浪,衣服都来不及脱就跳进水中,奋力将人救起。

  在平日的生活里,纳斯尔江·阿布力米提也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热心公益事业。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常常为社区送去物资、帮助维持采样点秩序,不遗余力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和爱心善举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壮丽篇章。2022年他被南昌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南昌建设先进工作者”。

  余其文,男,1984年11月生,中共党员,进贤县公安局架桥派出所三级警长。

  在面对挽救生命的时候,他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先后2次分别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挽救他人生命,表现出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2019年3月,余其文同志接到南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之前献血时留存的造血干细胞样本与一名白血病患者相匹配,征询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这名白血病患者。此时,余其文的妻子身怀六甲,因胎位不正在家卧床,急需人照顾,而且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时间需要根据患者治疗的进度来决定,可能会与其妻子临盆的时间相冲突,他本人又长期奋战在基层公安工作一线,工作任务繁重。但他不忘警徽下立下的誓言,在取得家人与单位领导的支持后,义无反顾地奔赴长沙,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个素昧平生的白血病患者。

  2022年6月,南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再次联系余其文,告知之前捐献的患者恢复情况不好,需要他再次捐献淋巴细胞挽救患者生命。面对生命的呼唤,余其文同志毫不犹豫地决定再次捐献,成为南昌市首例二次捐献志愿者,他再次为这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点燃了生命之光。曾荣获“南昌好人”等荣誉。

  饶满,男,1984年4月生,中共党员,南昌地铁执法支队一大队二中队中队长。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位退役军人的誓言,因为战友在世前留下的嘱托,他连续18年扶持照顾逝去战友的家属,定期看望她们母子俩,解决生活上困难,尽力帮助她们看病就医、更换灯泡、修理水管等,直到其家庭步入正轨,小孩也在饶满的鼓励支持下参军当兵。

  他还坚持无偿献血逾20年,带动亲友、同事们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他热衷公益事业,积极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近七年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180余次。在疫情防控期间始终冲在一线,出色地完成了地铁的防疫工作,确保乘客的安全。曾荣获“江西好人”、青云谱区第二届道德模范等荣誉。

  王华则,男,1959年10月生,江西丰城人,现居南昌县银三角管委会银良社区,南昌公交公司(向塘站)保安。

  1992年,在返乡的列车上,他无意间发现车厢角落里有一个被遗弃的女婴,于心不忍,他把这个可怜的婴儿抱回家中,心中暗暗发誓,要把她当作亲生女儿一样抚养。1994年的一天,女儿突发高烧,全身抽搐,昏迷不醒。为了治好女儿的病,王华则夫妇带着女儿跑遍了全国各地几十家医院,用光了全部积蓄,还欠下许多外债,遗憾的是女儿最终也未能完全治好,导致脑瘫,生活不能自理。

  30年来,尽管生活艰辛,但是他始终乐观面对,坚守当初的信念。“我女儿虽然身体残疾,但她依然是我的掌上明珠。虽然她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我愿意一直不离不弃地守护着她!”女儿离不开人,他就向单位领导申请白天在家照顾,晚上去车场值夜班。他用10000多个日日夜夜陪伴、呵护着女儿的成长,用爱和陪伴兑现了当初在火车上抱养女儿的承诺。曾荣获“南昌好人”“江西好人”、第四届南昌县道德模范等荣誉。

  韩海明,男,1999年2月生,撒拉族,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红谷滩区“青赣缘”拉面馆店主。

  “如果你在南昌确实遇到困难,你可以来本店,告诉服务员‘来套餐拉面’,吃完直接走人,不必客气!56个民族一家亲,不分你我,以后你有能力,请记得帮助身边需要的人,谢谢!”这是韩海明为了帮助遇到困难的人推出的“免费拉面套餐”,他张贴在了拉面馆招牌上面,十分醒目。

  2016年,韩海明来到红谷滩区创业,在红谷世纪花园C区开了一家兰州拉面馆,同时推出“免费拉面套餐”,让困难人士有尊严地受到帮助,也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情暖意。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作为,坚持善小常为,免费为防疫一线工作者们送去无数暖心盒饭。

  他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全国各族同胞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了民族团结、互爱互助的中华民族力量,成为了温暖他人的“小太阳”。曾荣获“南昌好人”,他经营的“青赣缘”拉面馆获得市、区级红石榴民族团结示范店、爱心企业等荣誉。

  胡春龙,男,1981年12月生,中共党员,河南项城人,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情报大队大队长。

  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胡春龙一直战斗在基层一线,积极参与“2008.12.3”抢劫杀人案、“12.27专案”等一系列重特大案件的侦破,工作19年间共抓获杀人、抢劫、绑架、贩毒等各类犯罪嫌疑人1300余名,网上逃犯900余名,破获案件1500余起。

  他注重提升情报信息搜集、监测预警、参谋决策的能力,组建了一支全天候不间断服务全局的情报+视频图像研判队伍,以源源不断的情报产品为全局预警研判和打击违法犯罪提供有力的情报支撑。尤其是在追逃领域,积极探索出一套自己的追逃工作方法,先后总结出了“高危人群碰撞比对法”“抖音、快手等新软件关联分析法”等多种追逃技战法。

  他还积极利用业余时间投身打拐、寻人公益事业,2014年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开播至今,胡春龙同志已查询助力数万次,帮助100多个家庭实现了团圆。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向西湖分局发来感谢信对胡春龙同志表达感谢。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荣立个人“三等功”6次,江西省公安厅公安信息化“实战应用尖兵”等荣誉。

  单文增,男,1986年8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独臂教师单文增坚持言传身教相统一,坚持教书育人相统一,在江西红土地上用12年的坚守,践行职教报国的纯粹初心。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他自强不息,争创一流,不断提升自己能力,频频登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的舞台,屡获大奖。他爱岗敬业,为国育才,引导学生形成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每年指导学生参加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展示活动,连续7次获奖。

  曾荣获第九届国际奥林匹克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银奖、“中国好人”、全国技术能手、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西省模范教师、江西省能工巧匠等荣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刘辉,男,1969年11月生,中共党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首批特级技师,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

  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刘辉一直从事钳工制造专业,坚持奋战在生产第一线。他作表率、勇争先,精通各种模具制造及设备调试维修技术,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成为行业领军人物;他重品行、树形象,克服生产中一个又一个难题。近三年,刘辉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企业培养了89名高技能人才,获得2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江铃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6项。其工作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刘辉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

  曾荣获全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立功竞赛十佳优秀个人、江西省“第一届首席技师”、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物、第六届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赣鄱工匠”、“江西好人”等60余项市级以上荣誉。

  曹和槐,男,1972年9月生,中共预备党员,南昌市湾里管理局罗亭镇上坂村村医。

  1994年,他从卫校毕业就回到了梅岭山脚下的家乡上坂村,开始村医生涯,这一干就是29年。和大医院不同,乡村没有医生轮班,没有细分的科室,所有诊疗都靠自己,一年365天都是正常开门。碰上急诊,村民们只要打个电话,哪怕是深更半夜,曹和槐都会赶到村民家中看病。对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看完病后,他会主动送其回家。遇到生活困难的村民,他免收就诊费,药品的费用也是按照进价零利润出售,减轻患者看病的负担。

  他的医术和人品在当地有口皆碑,除了上坂村的村民,周边安义县甚至九江永修县的村民也会找他看病。29年来,他跑遍村庄的每一条小道,熟悉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心里一清二楚。29年来,他共接诊病人9余万人次,出诊近2万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

  他坚守在农村基层医疗岗位,坚守在防预救治的“最后一公里”,当好乡亲们健康的“守门人”。他的感人事迹,在2022年底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专题报道。

  高菊花,女,1948年9月生,南昌经开区黄家湖社区居民。

  她在家里是好母亲、好妻子,不辞辛苦、日夜操劳,悉心照顾身患肾功能衰竭的丈夫14年。

  2009年,高菊花丈夫不幸患了尿毒症和肾功能衰竭,这对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长期的医药费和高额的血透费用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14年来,高菊花坚持陪同丈夫每周三次做血透治疗,一大早起床为丈夫准备并打包好午饭,搀扶着丈夫到医院治疗。一次治疗就要三四个小时,她就一直陪在丈夫身旁,伺候丈夫进食等。在高菊花任劳任怨、无微不至的悉心照顾下,丈夫性情开朗、乐观坚强,不畏疾病。她的三个孩子也是懂事孝顺,乐于助人。她还是邻里间的热心阿姨、热心肠的好人,谁家有困难她知道了,总会主动上前关照和帮忙,邻里有啥不顺心的事也总会找她聊聊拿主意;谁家父母不能及时回家,她帮忙照看小孩,做饭给小孩吃;谁家老人小孩生病了,她主动嘘寒问暖上门看望。

  曾荣获省妇联“最美慈母”、全市“三风”榜样人物、“南昌好人”等荣誉。

  胡冬水,男,1955年1月生,南昌市西湖区九洲街道十里水岸桃花小区的一名普通电工师傅。

  40年前,胡冬水的妻子被诊断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将瘫痪在床。听到这个诊断时,胡冬水忍住内心的难过,坚定地告诉妻子:“别怕,有我在!”他明白,妻子是生命中的伴侣,即使妻子瘫痪了,但三个孩子不能没有妈妈。于是他不但扛起了妻子的“重量”,更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孩子们没有成家之前,胡冬水除了上班还要赶回家料理家务,每天还要推着坐轮椅的妻子出门散步。当妻子含泪埋怨自己拖累了家庭时,胡冬水却笑着说:“有你,我们才有生活的希望和动力,不能同甘共苦算什么夫妻。”

  40年来,面对瘫痪在床的妻子,他多年如一日地细心照料,从日常起居到生活护理,无一不呵护备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不抛弃、不放弃的爱情诺言。

  现在,三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接过了胡冬水肩头的担子。在他的熏陶下,女儿、儿媳们轮流负责照顾妻子,从不抱怨,成为了远近人人称赞的模范家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

  喻冬英,女,1972年11月生,南昌县塔城乡凤岗村东边李自然村村民。

  1992年,她经人介绍嫁到凤岗村,先后生了两个儿子。为了生计,她和丈夫前往外地务工,婆婆留在家里照顾孩子。1997年,儿子5岁那年,婆婆因积劳成疾突然双目失明,生活无法自理。她自己回家挑起照顾老人小孩的重担,年幼的孩子、失明的婆婆,还有一个患病的小叔子,所有的家务和农活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面对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困境,她也曾背地里偷偷落过泪,但却从未抱怨和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把老人小孩照顾好,把家中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26年来,喻冬英带着老人四处求医,用真情和陪伴给予了婆婆幸福的晚年生活。她把婆婆当成亲妈一样精心照顾,平日里给婆婆洗衣、喂饭,夏天给婆婆洗澡,冬天给婆婆泡脚,婆婆想吃啥她就做啥,婆婆闷了就扶她到村口坐坐、到街上走走,把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曾获“南昌好人”“江西好人”等荣誉。

  刘上高,男,1958年12月生,中共党员;熊梅香,女,1962年3月生。夫妻俩均为安义县万埠镇文埠村田北刘家村小组村民。

  “弟弟刘上井做不了农活、干不了家务,每天的饭菜、换洗衣物,都需要人来照料,我也舍不得把他放在敬老院,一家人就这样生活,挺好。”2003年,刘上高的弟弟刘上井突发脑溢血。刘上高夫妇扛起重任,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悉心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弟弟20年,期间多次带刘上井赴北京治疗。正是有夫妇俩精心的照顾,弟弟术后一直恢复良好,近十年疾病都没有复发。

  在弟媳妇忍不住家庭艰辛离家出走后,刘上高夫妇又坚持抚养起侄女,直到她长大并考上研究生。夫妇俩还热心公益,处事正派,乐观向上,打理家中庭院整洁如新,带动村民完善村中基础设施,改善家乡面貌。一家人的生活虽然曲折却又温馨融洽,受到乡邻的尊重和爱戴。

  曾荣获“江西好人”,市“三风”榜样人物等荣誉。

责任编辑:熊 武